陈石平是镇内外出了名的种植能手,这些年里,他通过水稻、小麦、黄豆、雪菜“二年五熟制”轮作模式,每年都能从1100余亩高标田中获得亩均2000多元净收入。当下,他在镇、村干部启发下,尝试菜后规模种植本地特色“小白花生”,旨在蹚出增收新路,实现多样性高产丰收。
这边陈石平创新种植模式,那边东兴镇村刘洪忙碌贩销“热水蟹”种。2月底以来,刘洪每天从周边乡亲手中收购3000斤左右“热水蟹”,然后分销于大江南北河蟹产区蟹种补苗。“建了高标田后,配套水面蟹种多了起来。”刘洪介绍,最近三四年,他每年2~7月贩销“热水蟹”总量40多万斤,辐射附近10多个村及外镇约2万亩高标田所涉3200多条沟河,乡亲预计增收超500万元。
在惠萍镇,平常高标田,除了传统粮油作物高产丰收,亦通过创新增收途径、加强环境管护,溢出显著效益、美化村庄环境。
“全镇已建3.02万亩高标田,诞生10个以稻麦为主体的家庭农场,另涌现50多个以粮、豆、菜、瓜果混搭为特色的经营大户。”惠萍镇人大主席杨林介绍,“以粮为主,多种经营,迎合市场,高标田迎来好‘钱’景,2023年亩均效益提升170多元。激发农户更大生产积极性。”
该镇挖掘高标田增收潜能的例子比比皆是。在永胜村,恒富隆合作社产、加、销一条龙,本村及周边9000多亩高标田青收玉米、蚕豆、毛豆、豌豆被“一网打尽”,带动农户共致富;在南清河村,种植大户陈少华巧妙利用黄豆、小麦、青辣椒生产特性布局种植结构,年年粮丰菜俏;在士连村,农场主沈冬梅麦后秋玉米中套种药用菊花,多了产出、美了风景;在公和、惠安、东兴镇等村,依托高标田周边水面,大做蟹文章,拓展致富新天地……
种植翻花样,农田多增收,激发广大农户特别是种植大户爱护农田环境的主动性与积极性,并助推产业水平跃上新高度。这些年里,该镇将各村“河长制”延伸到高标田水面区域,辅之鱼蟹护水洁水,促使全镇水体洁净水平领先全市;种植高效,秸秆还田,政府禁烧秸秆倡议深得人心,高标田秸秆还田率超过99%;3年建成61条市、镇生态河道,水清岸绿,自成一景,与洁净农家、整洁农田、秀丽农村共同构建“江苏省生态宜居示范镇”美丽画卷。(姜斌 周泽宇)
【责任编辑:王玥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