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以前,这些田全部是种植水稻,现在,看不到水稻的影子。”一位刘姓老奶奶说,在她小时候,眼前所有的田里全部种植的是水稻,虽然如此,但粮食仍不够吃,只得又开垦荒山种植杂粮,后来,稻谷的种子不断更新,优质的稻种让田里增产了不少,再加上有的村民出外打工,山里的粮食渐渐从不够吃到有结余。
山里的粮食多了,有的村民便想让田地“生”钱,有的村民在田地里种植玉米,把玉米卖给养殖户,有的村民则在田地里种植药材,以此种方式获得经济效益。不过,近几年,山村又发生了巨大的变化。
如今,山村的田地基本上流转出去,一部分搭建了大棚,大棚里种植各种各样的蔬菜,村民在获得租金的同时,还可以在大棚里干活,获得一定的收入,一举两得。
还有一部分田地里种植了香榧。有村民说,一些人找了很多增收的途径,后来,在获悉香榧的效益不错,便选择了香榧种植这一行,在栽种香榧期间,信心十足,相信选择是对的。
然而,老奶奶看到成片的田地种植蔬菜很着急,她说,大米是主食,蔬菜能卖几个钱。对于老人家的说法,村民们笑笑,虽然不清楚种植蔬菜者的收入,但是,村民们知道,自己在获得租金的同时,又获得了做工的收入,相比传统模式增收了。
“那片香榧田里长满了野草,我觉得不但影响香榧的生长,也影响美观。”奶奶道出她的看法,田地里的野草不及时清除,这在以前,会被认为是不勤快的表现,然而,村民告诉她,过段时间,田地里的野草就会集中清除,到那时,野草成了田地里的天然肥料。
大棚里种植的蔬菜,很多品种附近村民很少吃,甚至有的蔬菜根本没吃过,奶奶又说,种植这样的菜有人要吗?村民告诉她,有的蔬菜,尤其是水果蔬菜,譬如水果黄瓜,深受不少人喜欢,蔬菜运出山后,很快就被抢购一空,所以,这方面也不用担心。
奶奶称,她也知道,田地里种植蔬菜有优势,一年可以种植多季,收一茬种一茬,一年四季都有收入,不像种植稻谷,一年只能种一季,剩下的时间就“闲”在那里。
改变传统种植模式,村民收入逐渐增加,听了村民们的“解释”后,奶奶领悟过来,她表示,不是别人告诉她其中的“奥妙”,她还以为是村民干活不务实,这不,她正准备告诉谁家田里的草要除了呢,听了村民的话后,她打消了心里的念头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