枇杷地里种蔬菜
走进牛郎社区6组,目之所及,满山青翠,这里种满了枇杷树。在宋克祥的枇杷基地里,一排排整齐的枇杷树长得生机勃勃,10多年来,宋克祥默默耕耘在枇杷地里,向土地要生活。
在刚栽枇杷树之时,苦于不能立马见效,宋克祥便思考着在枇杷地里轮种季节蔬菜,增加收益。
豇豆、茄子、四季豆、黄瓜、玉米、红薯……这些颇受市场欢迎的季节蔬菜,被宋克祥轮种在了枇杷地里,因为管护得当,宋克祥种出的蔬菜很受市场欢迎。
“我还记得第一季蔬菜出来后,我买了个小三轮,每次拖千多斤到市场上去批发。”宋克祥回忆起刚开始种蔬菜,满是心酸。遇到蔬菜大上市,需要头天下午太阳下山后,去地里摘好第二天卖的蔬菜,再在凌晨3点多,开着车运到市场上占位置,卖完了又回到家里,继续管护蔬菜。
这些年,因为长期与农业打交道,宋克祥手上满是干茧,脸上也被晒得黝黑。
5年后,基地里的枇杷也进入了盛产期,因为牛郎社区距离城区近,有地理优势,加上枇杷口感好,所以也吸引了不少顾客上门采摘,卖价10元到20元一斤不等,前些年,售卖蔬菜和枇杷,宋克祥每年能收入10多万元。
送出两个大学生
宋克祥夫妇因小时候家里贫穷,没有上多少学,出社会后找工作也是屡屡碰壁,做的都是苦力,深知吃了没有文化的亏,夫妇二人暗暗发誓一定要将两个儿子送出来。
“我们两个娃娃都很懂事,读小学时做完作业都会来地里帮忙,上了初中周末也会回家做家务,帮忙摘菜。”宋克祥说,虽然家里贫苦,但是两个孩子都很听话,他们夫妇辛勤劳作,为的就是将两个孩子送出来。在两个孩子相继上大学的时候,家里负担最重,但他们都省吃俭用,首先考虑孩子的书学费。
“读书是农村孩子最好的出路,就算是砸锅卖铁也得送。”宋克祥妻子李玉芬说。
宋克祥的两个孩子都很争气,在班里成绩也算优异,大儿子宋建军考上了重庆工商大学,现就职于主城大渡口区跳蹬镇,是一名公职人员。小儿子宋金鑫考上了长江师范学院,学的是计算机专业,现在就职于重庆一家公司。
在邻里之间,看到宋克祥夫妇,都会夸他们把两个孩子教育得好,现在孩子们都有出息。而每每听到这样的话,宋克祥夫妇心里都会感到很骄傲。
日子越过越红火
在宋克祥家小洋房院坝内,栽满万年青的花坛旁,停放着一辆小货车和一辆小车,这都是宋克祥夫妇勤劳苦干多年的成绩。
“我还有一个车,就是最开始办蔬菜买的小三轮,前头我才拿去卖了,还卖了3000多元钱呢。”说起这些年,从买小三轮到买小货车再到买小车,宋克祥说往日的辛苦生活还历历在目,但看到一家人的生活在慢慢变好,他就觉得非常值得,努力了就有收获。
“现在娃儿些都能自食其力了,都叫我们少做点,不要那么辛苦。”妻子李玉芬说,孩子们长大了都很懂事,经常打电话回来,还会大包小包买东西回来。
现在宋克祥一家的生活苦尽甘来,算是衣食不愁了,下一步他还打算扩大枇杷种植面积,多攒点钱,把日子过得更红火。